【編前語】
在華夏文明的浩瀚長河中,民間收藏猶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閃耀著歷史的痕跡與文化的光輝。“民藏觀點”欄目旨在呈現民藏業者的所思所想,共話中國民藏順應時代發展之獨特價值與深厚情懷。中國網 ·中國民藏邀請業界代表分享他們對于民間收藏領域的獨到見解,一同走進中國民間收藏藝術與文化的盛宴,感受收藏帶給我們的無盡魅力與啟迪。所有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觀點,與中國網中國民藏頻道立場無關。
漫談民間收藏的“鑒”與“定”——傳統理論與科技創新的融合之路
劉全海、劉曉亮
在古玩藝術品鑒定這一領域,歷史與現代技術的結合正逐漸成為行業共識。從唐宋時期開始,藝術品鑒定就與收藏活動緊密相連,成為文化傳承的重要組成部分。
盡管藝術品鑒定常被視為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其內容和要求也在不斷演變,展現出新的特點和挑戰。近年來,中國民間古玩收藏的興起,不僅反映了公眾對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增長,也帶來了藝術品鑒定行業的一系列問題,如鑒定難度大、成本高等問題,這些問題一直是行業內的常態。
政府相關部門在規范藝術品鑒定行業方面做出了努力,出臺了一系列規定,推動了行業的整體向好發展。然而,與公眾的期望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藝術品鑒定的規范化對文化藝術品產業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民間收藏愛好者對鑒定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他們主張將傳統經驗鑒定與科學技術鑒定相結合,以提高鑒定的準確性和效率。
近年來,一些民間收藏業者開發了多種科學鑒定儀器,如量子檢測儀和顯微鏡老化痕跡鑒定等,這些嘗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鑒定的準確性。
傳統的科學儀器鑒定,如碳14、激光拉曼光譜等,雖然在藝術品年份檢驗方面具有一定的準確性,但準確率并非百分之百。無論是傳統經驗鑒定還是科技儀器鑒定,或是近年來民間應用較多的量子檢測和自然老化痕跡檢驗,它們都依賴于已知數據的數據庫來支撐鑒定結果,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鑒定的完整性。
面對這些挑戰,民間收藏家呼吁政府相關部門盡快制定技術標準,推動鑒定行業的規范化,以更好地服務于廣泛的藝術品鑒定需求。
展望未來,藝術品鑒定行業有望走向“綜合鑒定”的道路,通過融合多種鑒定技術手段,發揮各自的優勢。行業能普遍認識到傳統方法和現代科技在鑒定過程中各自的優勢和局限性。傳統方法,如專家的直觀判斷和經驗,往往能夠提供藝術品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價值的深入理解;而現代科技,如化學分析和成像技術,可以提供藝術品物理和化學屬性的精確數據。兩者結合可以提供更全面的鑒定結果,為民間藝術品的真偽鑒定和年代判定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編輯:楊俊康
統籌:莊洪海
校對:劉全海
審核: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