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民藏詩選》欄目,旨在展示中國民間收藏者的文化熱情與文學才華,通過詩歌這一藝術形式傳達他們對于收藏品的理解和感悟。我們將邀請來自全國各地的民間收藏者,以詩歌為媒介,講述他們與收藏品之間的故事,展示他們的文學才華和文化追求。我們相信,中國民間收藏者的詩歌創(chuàng)作將會是一種獨特的表達方式,激發(fā)人們對歷史和文化的熱愛和關注。同時,我們也鄭重提醒,欄目文章僅作為民間收藏愛好者的內容呈現,藏品真贗請讀者自辨。
蕙蘭芳引 ·薪膽向誰
作者:尹玉峰(北京)
薪膽向誰?放歌去、浪犁千朵。藺卿赴強秦,懷壁一爭城座。凜然氣概,人壁在、力將秦挫。美玉歸趙國,返璧圓時歌賀。
國寶奇珍,透明溫潤,月頰羞裹。驅人漸迷離,恍現麗人婀娜。宮墻懸月,疾風雨過。夢也迷、鄉(xiāng)國萬家燈火。
古香慢 ·谷輝水媚
作者:尹玉峰(北京)
谷輝水媚,埋玉藏珠,芳透山土。海吻桑田,但見鳳翔蝶舞。天籟頌星明,念無止、銀河雀語。曉晴流韻麗楚楚,普天共渡云渚。
贊一個、霞煙千縷。心歷流年,風物前睹。恰好臨窗,燦燦彩顏盈戶。冉冉照人寰感天地、心歸所屬。玉冰清,尚其志、曠懷情愫。
民間收藏之玉璧(作者供圖)
【觀點鏈接】
從和氏之璧說起
曾愛兵
“和氏璧”,作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寶物,其真實性和歷史地位一直是學術界和民間熱議的話題。據傳,這件寶物在近三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或隱或現,引發(fā)無數政治事件和社會傳說。
“和氏璧”最早見于韓非子所著的《韓非子》一書中,其故事背景可追溯至公元前675年。韓非子通過“卞和獻璞”的故事,旨在反駁當時舊貴族對法術推廣者的排斥。然而,關于“和氏璧”的具體來歷和歷史變遷,史料記載并不明確,使得其真實性成為謎團。
近年來,隨著“和氏璧”在民間的“現身”,學術界對其展開了新一輪的探討。有學者指出,歷史上關于“和氏璧”的記載多源于傳說,缺乏確鑿證據。同時,也有觀點認為,“和氏璧”可能是后人對“卞和獻璞”故事的誤解或夸大。
據傳,秦始皇曾將“和氏璧”制成玉璽,象征著皇權。這一說法雖廣為流傳,但同樣缺乏史料支持。從秦朝到清朝,關于“和氏璧”的傳說與政治權力緊密相連,成為皇權象征的一部分。
盡管“和氏璧”的真實性受到質疑,但民間對其的追捧和收藏熱情不減。市場上出現了多種自稱“真品”的“和氏璧”,其真?zhèn)坞y以辨別。學術界呼吁,應對這些所謂的“和氏璧”進行科學鑒定,以還原歷史真相。
“和氏璧”的傳說和歷史地位,反映了中國古代文化的魅力和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無論是作為歷史之謎,還是文化符號,“和氏璧”都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尊重。
編輯:楊俊康
統籌:莊洪海
校對:劉全海
審核: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