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我們相信,每一個收藏故事,每一個文化思考,都承載著中國的歷史與文化精神。我們致力于尋找、保護并傳承這些豐富的文化記憶,讓每一個角落的收藏故事都被聽見,讓每一份珍貴的文化探索都被尊重。在策劃方向上,我們注重獨特性、知識性和趣味性,邀請民間收藏家分享思想,向歷史大膽發問。在《民藏雜談》欄目,我們希望讀者能找到歷史的線索,文化的密碼,生活的智慧。所有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觀點,與中國網中國民藏頻道立場無關。
玉說中國:神玉、王玉和民玉
陳逸民陳鶯
我國的玉器發展史,已故的楊伯達先生把它歸納為三個發展階段,即神玉階段、王玉階段和民玉階段。也有把它稱之為巫玉階段、禮玉階段和玩玉階段。
神玉階段相當于從史前至商代,王玉階段相當于從周代開始直至戰漢,而民玉階段一般認為從唐代至今。這樣的劃分,應該說把我國玉器的發展史的脈絡基本可以理清。
神玉或者巫玉,是我國玉器發展史上最為精彩最具學術價值也最受學者寵愛的玉器發展階段。它們在佳士德和蘇富比這兩家拍賣公司的成交記錄也最為引人注目。我們從圖1展示的一件紅山文化的勾云形佩上,就可以看出,這種史前文明的玉器,的確是神的產物,其如勾如云的造型,迷幻而又舒張,似云似龍似旋渦似旋轉的星系?我們可以有著各種解讀,從神話的角度從天文學的角度從宗教的角度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等等。不同的視角,學者們會讀出不同的意境,找出不同的答案。把它們稱之為神玉或者巫玉,真是十分恰當的學術結論。
圖1
我們在以后的探討中,將把我國新石器時期直至商代的各類典型玉器做一番梳理,從神話學宗教學文化人類學的角度來探討它們的前世今生。我們的探討將是前衛的大膽的甚至荒謬的,但這種前衛大膽和荒謬也許恰恰是原始先民本來的思維和想象。
王玉或者說禮玉,是周代開始用禮制來規范國家和社會的行為準則,而玉器恰恰在這種規范中起到了一個十分標桿化的工具。最為出名的禮玉就是山西出土的西周晉候夫人組玉佩,圖2所示的就是陳列在山西省博物館的這組玉佩。西周晉侯夫人組玉佩復原長度約158厘米。由玉璜、玉珩、沖牙、玉管、綠松石珠、瑪瑙管等組成,共有204件。這樣的組玉佩戴在身上,只能是小心翼翼地走起規范的步伐,誰還敢亂說亂動!?禮制就是這樣被玉組成的禮器規范了現實了物化了。由此可見,在我國的社制文化中,玉器成為實施禮制的一種工具一種手段一種標志。所謂“君子比德于玉”,所謂“玉有五德”,把玉的5種物理性質比喻為人的5種品德:“仁、義、智、勇、潔”。這個時期的玉器,其禮儀功能在我國玉器發展史上彰顯得十分明顯。
圖2
唐以下,玉已經民眾化了,或者說商品化了。玉不再限于貴族們佩戴,只要有錢,商賈都可以玩玉。雖然最珍貴最精致的玉器還是出現在宮廷用玉中,比如何家村出土的玉器就是唐代玉器的典范。但是,大量民俗化的玉器也被制作成功。圖3的創作題材就是唐代的玉胡人。這是一個在絲綢之路上辛勞的商販,沉重的貨物已經壓彎了他的腰。這樣一個寫實的人物形象,是云集義烏的各國商販的唐代版,他們云集在長安的東市或者西市,采購中斬各種特產然后運往西域。藝術來源于生活,在民玉時代產生的這件胡人商販玉器,是唐代開放的形象是唐代富庶的形象是絲綢之路的真實寫照。民玉時代的玉器,可能沒有神玉時代那種幻化和神秘,沒有禮玉時代那種嚴謹和規范,它們卻和現實世界心心相印。也許學者們比較容易解讀它們的內涵,而它們的加工技藝也許越來越精,但過于直白的表達方式也使它們的藝術表現力比較單純。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民玉時代的玉器比起神玉時代和禮玉時代的玉器無論其學術上藝術上內涵上甚至經濟上都不及前面兩個時期。但它們依然是我國玉器發展只上輝煌的一頁。
圖3
了解我國玉器發展史上的三個階段,對于我們解讀我國的玉器,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
編輯:楊俊康
統籌:莊洪海
校對:劉全海
審核:蔚力